close

【開山樂】

回顧2015,跑馬少多了,爬山更少,對於戰友夥伴熱衷山馬,進帳可觀,成績亮麗,令人欽羨,不過,這一年工作比較忙,雜事多,偷懶總是可以找到藉口。

6.jpg DSC_0679.JPG 1.jpg 2.jpg 3.jpg

4.jpg 5.jpg  DSC_0685.JPG DSC_0687.JPG DSC_0688.JPG

DSC_0689.JPG DSC_0696.JPG DSC_0699.JPG DSC_0700.JPG DSC_0703.JPG

DSC_0704.JPG DSC_0705.JPG DSC_0709.JPG DSC_0713.JPG DSC_0714.JPG  

前幾天,鐵腿總三(小陳哥新封號)留了簡訊,有個郊山活動,問了行程底細,回以「5:30-6:00」可以搞定,算是「健行」的路線,當下觸動塵封已久的細胞,這三天沒有「報馬」包括「短程」,原本打算好好利用連假「清理舊債」,也是一念之間,再度擱置,顧不得肩傷復原中,2016元旦「ㄅㄝˋ山」去也,否則有被逐出「山米馬集」的風險。

費了點功夫翻找裝備,衣物、頭巾、帽子、雨衣、綁腿、手套、手杖、碗筷、爐頭、瓦斯、頭燈、水壺等等,獨缺最重要的背包,因為鐵腿總三告知小背包即可,自備午餐,但多帶副碗筷,阿枝伯伯(阿枝哥升格新封號)會煮麵讓大家吃熱食。攻頂包損壞已久,臨時找了一個小孩用的普通背包,裝進:麵包一個、蘋果一個、巧克力一大塊、果乾半包、水750cc,天氣涼爽,感覺一天的郊山,勉可應付了。

清晨,約定時間到北投接總三,過關渡橋接64快道轉國3,關西下來走台3到內灣,景物有了些記憶,遊客不少,開車、騎鐵馬、跑步的都有,真是熱鬧。認識年輕的新朋友,併車往山裡去,馬美部落山路開不快,大約20k後抵登山口。減輕負重考量下,手機取代相機,頭燈、綁腿、保暖層等,都放在車上,倚賴同行年輕高手,加上藍天乍現,心頭篤定,以絕對輕裝上山。

完成「南三段」的阿枝伯當領頭羊,腳程最佳的總三押後,有說有笑走在空氣鮮甜的山徑,沒有陡峭的落差,不必費力攀爬,偶有樹根濕滑需要小心,算是親切有味的路線。比較不習慣的是各個叉路口,不同登山隊標示的「里程時間」差異,也許腳力、負重因素,參考可也。

李崠山海拔1914米,跟七星山一樣擁有最佳展望的「一等三角點」,就在李崠古堡內,巴洛克式山門,顯示日人建築品味,軍事設施也不輕忽美學。雖然堡內的機房倉庫以及緊偎三角點基石矗立著現代化的通信天線,有些格格不入,然而內庭寬闊,高牆厚實兀立,槍眼數步一格,儘管歲月斑駁,難掩古堡往昔丰采與懾敵霸氣,無奈沒做功課,不認識山頭,否則環古堡一周,據資料應可見:大霸尖、雪山、南湖等聖稜線諸名山!

休息拍照後續往海拔1541米的「大混山」推進,先下切數百米,再小上一段,沿途盡是比電線桿粗的杉木,山友說的高大杜鵑,但是還沒結苞,山道上滿是鬆軟杉枝,像走天然地毯,非常享受。幾組山友錯身而過,雖素昧平生,然愛山的人相遇,就像愛馬的,問早問好互相加油,彷彿故知。

由於日治時期「理蕃」政策,李崠古堡即「隘勇監督所」前身,監管「山光、秀巒、玉峰」等原民部落動態。沿途「駐在所」石牆遺跡依然可見,這條「李崠大混縱走」因而有「隘勇路線」之名。泰雅同胞原本就是原住民中擅狩獵、最剽悍的民族之一,發生如「南庄事件」等慘烈的衝突拚搏,屢屢寫下無數可歌可泣的故事,留給後人至高的崇敬與省思。

大混山下來後觀景台邊平坦地午餐,總三哥與阿枝伯揹得辛苦,煮得豐盛,邱董帶了一堆蛋,感謝啦!吃飽喝足回程,之前的下坡總是要歸還,原路回古堡,陽光西移,再拍一次三角點。輕鬆下山,繞道「李棟山莊」,高齡九十朱萬鶴退伍老兵一磚一瓦一木一石親手打造,年代久遠,風吹雨打難免有些破舊,對於山友來說,仍是一處休憩的點,歡喜投入80(每人10元清潔費)。李棟原係大清帝國駐台將軍,李崠山與李棟應有相當程度關聯,但不知為何一是李棟,一是李崠?

山莊門聯雖然有著平仄對仗的疑問,然安逸樸拙中透著些許豪氣,總是吸引山友樂於傳述。聯曰:「山門不鎖待雲封,莊院無燈等月照。」為了遷就「山莊」,平「封」起上聯,而仄「照」收下聯,殊為可惜,個人私見,大膽對調「山莊」兩字,聯句也對調,未知是否允通?如:「山院無燈等月照,莊門不鎖待雲封。」

朱老獨守山莊,手掌厚實有力,精神矍鑠,談笑風生,淡泊山林,快樂老者!

據傳,以手工現擀現包水餃知名的「媽媽的店」,今日並未開門迎客,隔鄰「怕不怕」原民風味餐也不錯,經濟實惠。回程內灣關西台3線有些堵,國364線車速正常,感謝總三開車,輾轉回到三芝晚上九點。

山馬好友帶領下,2016「開山」,結識新朋友,揀進一等與三等名山各一座,清心洗肺,喚醒「山細胞」,豈僅一個「ㄙㄨㄥˋ」字了得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老米塗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