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【部落格搬文_母親1】

 

   母親離開我們的時候不過42歲,最小的弟弟小學6年級,少不更事,長大後只有他留在三芝,雙手靈巧又勤快,家居大小事情找他都可解決,陪伴父親,兄弟中最孝順。

小弟雖然是屘子,卻被母親「管教」最嚴,未知是否四個兒子一個妹妹,該疼的也都疼了,比較可能是當時家計負擔吃重,大哥、我、大弟總會在母親「起火」第一時間,找阿公阿嬤尋求「政治庇護」,小弟反應不及,只能被逮住當「肉票」,「竹筍炒肉絲」伺候。

清明到三芝示範公墓祭祖,匆匆去回,竟然沒有勇氣入內「看看」歷代祖先,尤其是母親,40多年了,影像記憶依然鮮明如昨,為文記事難掩心中悽楚與思念。

每逢五月康乃馨的季節,鋪天蓋地「歌頌母親」的商業活動,唯一的目的就是讓子女花錢,世俗卻也不能免俗,主角變成「現在的媽」,子女約吃飯,誰刷卡就不重要了,母親節家庭聚會絕對是好理由。

讀小學時,母親節感覺比較嚴肅與莊重,老師會說節日的由來、意義,同時勗勉同學要孝順父母、認真讀書,別做讓父母傷心的事。當時還「流行」配花,母親健在的配紅花,母親「不在」的佩白花,大多數的同學都佩紅花,對於「不幸」佩白花的同學不懂同情,調皮的甚至加以取笑,記得有位老師非常「聰明」,跟全班說:「如果母親不在,但是阿嬤把你養大,也可以佩紅花,感謝她。」

這種佩花的動作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「失傳」,然而這位老師的「聰明」讓我後來進入教育職場受用很大。

母親「在不在」?生母、養母、童養媳、過繼給親屬、孤兒等等,怎麼佩花?老實說,傷腦筋也傷感情,帶給小孩的是正面、快樂、感恩、紀念,還是負面、感傷、不愉快?以前小孩生得多,年齡差距大,許多大嫂協助婆婆照顧小叔長大,簡直跟媽媽一樣,而現代社會,父母離異、分居、二娘三娘狀況多,關係相對複雜,親情早就不是民法上的親屬所能規範。

每到四月,美術課大多會安排一個卡片設計單元「應景」,單元名稱叫做:「創意卡片」,由於小學時候的經驗,我只要求「收到卡片的人是否會心生感動」,其他如:大小、形式、內容、表現方式一律不設限,所以可能是給母親的,也可能是給阿嬤、阿姨、大姊、姑姑,給單親爸爸、育幼院老師的,看看誰在成長過程中呵護他們,教導他們,值得感恩與懷念,即使製作完成不想寄或出寄不出去也沒關係,打完成績,當下還給學生。

曾經在這個單元收到一件作品,作業簿封面「資源利用」作成的卡片,對折,中間畫了一個愛心,左邊貼了一張似乎是平時考的排名成績,右邊也貼了一張,名字用螢光筆標出來,由左至右在畫上一個潦草的箭頭,然後寫著「+2」,很容易看出來是「進步2名」,沒有寫什麼文字,也不像其他同學作紙康乃馨,老實說,這名學生學科成績不是班級「排頭一族」,但是這張有意思的卡片,傳達了一個讓媽媽開心的願望,「創意」與「感動」,我給了他A+。這名學生應該快大學畢業了,很可惜當時沒有用數位相機拍起來。

今年帶了一班7年級,同樣給學生這個單元,作提示的時候,不經意地問:「打算作母親卡送給媽媽的請舉手。」(沒超過10),再問:「打算作阿嬤卡、阿姨卡、姑姑卡、爸爸卡送給他們的請舉手。」(大約有56),若非「我的問題有問題」,就是學生沒有認真表態,當然,不排除母親健在卻「不打算」送給媽媽卡片的。

「單親家庭、隔代教養、親子關係失和」,似乎是現今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,值得關注。

 

【部落格搬文_母親2】

 

父親修理鐘表營生,雙手精細靈巧,工作時需要專心,不受打擾,心平氣和第一要務,送走客人等待下一位上門的空檔,唯一的嗜好就是抽菸,父親沒有酒量,因此不喝酒,也不喝茶,遑論咖啡,當時的咖啡跟皇鮑排翅般奇珍,聞所未聞。乾媽精裁縫,長年在天母美軍顧問團家眷作衣裳,偶然拿回來一顆華盛頓蘋果送給我們,從沒見過的進口管制物資,眼睛瞪大如牛眼,忘記全家當初是怎麼分食的。

 

父親只管工作,有關小孩吃喝拉撒寫功課洗澡睡覺母親一手全包,幼時母親管教可以說相當《嚴厲》,四個兄弟一個妹妹書還不至於念得太爛,主因是母親《盯》得緊。上幾代祖輩沒有受教育,又無田產,生活清苦,傳到父親,好像念了一、兩年日治時期的公學校就中輟當學徒,學成出師,修理鐘錶養家糊口。

 

母親操持家務,粗細都來,養雞鴨豬仔、作米苔目、夏天賣冰、作裁縫、修理雨傘、補鍋子、拆修齒輪時鐘、幫祖父抓蛇買賣、資源回收記帳、包粽子蒸粿,無所不能。不知道每天幾點就起床,生炭爐煮稀飯,也不知道深夜幾點晾完衣服才休息,終年勞累,記憶中沒見過她幾時閒著,直到母親42歲,才真正《休息》,到今年正好42年,如果在世,85歲了。

 

我們家食指浩繁,先不說《父慈子孝》,《嚴母》倒是千真萬確,子女犯錯,即使是小小的錯,如:沒寫作業被老師糾正、對長輩不尊敬、說謊、與兄弟同學鄰居小孩吵架、交待事項或作家事敷衍等,絕對不假辭色,重則《竹筍炒肉絲》伺候。

 

等到自己長大成家,受母親影響,對於小孩不論男女,有樣學樣,相當嚴厲。說是時代改變了,卻看不慣家長過於《溺愛》孩子,養尊處優,將自己與孩子都《溺》到幾乎要《滅頂》。

 

孩子進入社會,自食其力工作,不賭不搶,沒有作奸犯科,不必然是家長勤教嚴管的功勞。《錢財》不是評斷《價值》的唯一向度,少了一分金錢誘惑,就少了一分冒險開創,卻多了一分安份守己。

 

母親並非嚴厲到一點慈愛都沒有,只是她疼小孩的方法出自內心卻不形於色,稱讚的話語很少掛在嘴邊,然而我們感受得到,母親的眼光是欣慰與讚許的,也有鼓勵我們《好還要更好》的神情。

 

在學校吱吱喳喳,一回家就沉默寡言,兩邊都有《看不慣》的事情,能忍則忍,多言無益,有些不慣還不是自己造成的,怪誰呢!

 

女兒大了,已經過了《懂事》的門檻,有她們自己的想法,兒子《線條粗》,還在努力跟上,平常不聽《使喚》,過年前某天休假,居然《主動》將《年久失拖》的廚房地板拖得乾淨,內人下班回家,跟她說廚房拖好了,也從工作的超市買回了蘿蔔、高麗菜、年糕等應節蔬果食品,輕描淡寫,聽不出《邀功》的口氣,好歹一年《懂事》這麼一次。

 

由於爬山、跑馬,除了咖啡之外,會準備巧克力、阿華田沖泡包之類,作為早餐或熱量補充。義式咖啡機老邁,壓力不穩,暫時放在學校《觀察》,家裡改虹吸壺與尖嘴壺,手沖杯有大小兩個尺寸,常用小的。

 

某一天,下班回家,兒子遞給我一盒巧克力沖泡包,還有一包無漂白的沖泡濾紙,廠牌相同,也是小的,說他們公司有賣,當下很難相信兒子這個舉動,平常不苟言笑,惹《氣》生《非》,悶氣壓在心裡,眼不見耳不聞,圖個清靜,連吹鬍子瞪眼都懶了。

 

大過年,濾紙補充包及時到貨,差堪欣慰矣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部落格搬文_母親1
    全站熱搜

    老米塗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